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重生东北1910 > 第151章 阴差阳错

第151章 阴差阳错

卓立仁左手捂胸右手举起说:“我向自己的祖宗起誓!一定会兑现我的承诺!”

几个英**官迷惑不解的看着卓立仁,不是应该向上帝起誓吗?你跟自己的祖先起誓算是怎么回事?那个戴维准尉对他的几个同事解释说:“先生们,我可以说一点我的看法,我在中国上海英国租界的部队里服役过两年,我知道中国人不相信上帝,但是他们并非像我们很多人说的没有信仰,恰恰相反的是,他们非常尊重并且忠实于自己的祖先,哪怕是一千年以前的祖宗留下来的话,都会被每一个子孙奉为圭臬,这种被中国人称为祖训的语言里。包含了中国人几千年的人生智慧和精华。

奇妙的是那些严格遵守祖训的家庭,即便是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也会很快变得重新富有起来,他们认为如果违背了祖训就会给祖先带来羞耻,也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种誓言与我们在上帝面前的发誓一样严肃,我觉得我们可以相信他,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卓立仁看了看这个年轻的英**官,不由得在心里对他有了很大的好感,觉得以后这个人应该可以再争取一下。

那个少尉想了想,问卓立仁想要他们怎么配合?他可不想去做什么有损于军官身份和绅士荣誉的事情,卓立仁告诉他,自己准备在尽量少伤亡的情况下,控制从沙捞越过来的那个保安团,只不过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保安团会通过陆路还是海路过来。

一旦得到了准确的情报,计划制定出来之后,他很希望他们其中的一两个人能够跟着一起去,到了地方,可以好好看看这个埋伏圈的安排,等到那个保安团到了之后,就由他出面,去跟那个保安团的英**官见面,把实际情况如实跟对方说清楚。

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对方因为不相信卓立仁的话,而对形势产生误判,最后铤而走险,给双方造成损失。如果对方愿意投降,就可以像今天一样减少很多损失,甚至不会有人死亡,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不应该算是一个没荣誉的事吧?

反复考虑之后,这个名叫乔治?麦克米伦的英军少尉最后还是答应下来,同意明天跟着一起过去,他的想法是能够少死人,或者尽量不死人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因为像保安团这样的士兵,即便是在正规的战场上,面对三挺马克沁重机枪也完全没有机会,更何况还是被敌人预设埋伏?

既然打不过还跑不了,在结局已经注定的前提下,何必要死那么多人呢?如果能够一个人都不死不是更好吗?那个戴维准尉表示自己也想一起去看看,卓立仁觉得,去两个英**官的说服力应该会比一个大,就同意了。

第二天早上不到八点,卢建生拿着一份电报过来了,是卢家在古晋的大掌柜,就是卢建生的堂兄卢建富发来的,电报上说的是,古晋的那个保安团已经乘坐两艘客轮,于昨天下午一点离开古晋码头。

他在电报里还特别说明,其中一艘客轮本来应该是前天下午就离开古晋,返回斯里巴加湾,因为船的发动机出现故障,前天晚上连夜维修之后,到了昨天早上才恢复行驶,还不能维持正常十二到十四节的速度,现在最多也只有十节的速度,如果路上没出什么机械故障的话,应该会在明天上午到达斯里巴加湾。

这份电报把卓立仁吓出来一身的白毛汗,他本来算计着时间,觉得自己至少还有一天的富余,因为古晋那边接到总督的求救电报或者电话,是前天的后半夜,实际上已经是昨天凌晨了,前天的那艘客轮,在正常的情况下,下午就已经离开古晋返航,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扣下。

古晋的那个保安团,至少需要两艘客轮才能一次运到斯里巴加湾,等到他们凑够两条船,再把500人都装上船,已经是今天下午的事了,再算上路上的时间,应该是后天上午才能到这里,谁成想阴差阳错,就出现了现在的这个局面,古晋的保安团居然能够提前一天赶到这里。

卓立仁不由得感到一阵后怕,打仗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也敢想当然?要不是斯里巴加湾和亚庇的那两个保安团解决的干净利索,只要耽误一天,自己就很有可能,被古晋的这个保安团打一个措手不及。

那样一来,整个局面立刻就会变得错综复杂,首先是攻守异位,有利变成了不利,一旦古晋这个保安团成功登陆,围困总督府的那几十个人和三十条步枪,根本就拦不住他们,只要让他们进入总督城堡,局面立刻就会变得难以收拾。

己方虽然有重机枪这样的大杀器,半路劫道打伏击绝对好用,拿这玩意来进攻城堡,就有点开玩笑了,人家三个国家的殖民者,修建了二百多年的城堡得有多结实?没有大炮想都别想,到那时候就是自己有俘虏,人家有城堡,问题是自己手里这些俘虏绝大部分都是保安团士兵,英**官就那么几个,那个总督大人根本就不会在乎的。

一旦形成了僵持的局面,大英帝国很快就能从附近的马来亚、印度或者缅甸调来军队,别管是不是正规的英国兵,就算是土著士兵,架不住人家人多啊,结果就是功败垂成,然后就是逃之夭夭,而且这地方想跑都难,关键是往哪里跑啊?

北婆罗洲就是一个岛,四面都是大海,岛中间是山和原始森林,除了进山钻林子根本没地方去,一点准备都没有的情况下,钻那种原始森林,其结果可以直接参考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败战缅甸之后,钻密林过野人山的下场。

卓立仁知道,自己这几天有点过于顺利了,以至于开始骄矜自得起来,这是一个危险的迹象,既然现在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从现在开始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马虎大意,还有一个问题是跟不跟金明说呢?怎么说?会不会在金明那损害自己的权威和面子?

想来想去卓立仁还是决定,把自己的这个失误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一五一十的都跟金明说了个透彻,他是希望金明今后吸取自己的这个教训,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金明当然明白,师傅毫不掩饰的说出自己的失误和疏忽,纯粹就是为了自己,再想想自己这些天的浮躁和自得,一时间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有羞愧,有感激,有佩服,也有敬畏,他觉得自己以后一定要对得起师傅的这一番苦心。

卓立仁不敢耽搁,带着金明和卢建生一起来到码头,把码头附近的街道建筑,还有整体布局里里外外看了一个透。他要制定一个尽可能完善的埋伏计划,三个保安团已经解决了两个,最后这一个也要努力争取完美解决,编筐编篓难在收口吗。

卓立仁已经给自己制定了更高更完美的目标,他现在想的是通过这一次行动,不仅要在短期内控制北婆罗洲,还要给自己和金明立威,立威不一定非得依靠多杀人,只要能够通过雷霆一击,轻松解决三个保安团,迅速控制整个北婆罗洲,完全可以起到立威的作用,让那些站在一边观望的有心人明白,跟自己做对不仅是徒劳的,也是愚蠢的,以绝对的优势取得绝对的胜利,可以很好的威慑这些人。

之前卓立仁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是因为对敌人的不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可是初来乍到的,只知己不知彼,就像是京剧舞台上面的三岔口,两个人摸黑对打,谁都看不见谁怎么打?现在就不是那种情况了,卢建生的介绍加上他自己这几天的了解,他已经很有把握,可以轻松解决最后这个保安团。

斯里巴加湾的港口严格来说不是海港,而是一个内河码头,与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大部分海港城市差不多,都是以海港和码头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城市扩展,所不同的是城市的大小和布局。

港口里有两个相邻的码头,一个客运一个货运,两个码头共用一个广场,大概有四个篮球场大小,四周都是商铺和仓库,以广场为中心,有五条石头砌出来的石板路,呈扇面状辐射出去,其中一条比较短的专用路沿着河边通往仓库区,其余四条一直通往市区,成为市区的主路。

码头上的这个广场应该说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在广场的角落里,还有一个附近村民自发形成的小型市场,渔民的鱼获,还有附近村民的粮食蔬菜水果,都在这里进行交易,卓立仁他们只是从旁边经过就闻到了浓烈的鱼腥味,还有几个正在交易的本地人,叽里呱啦的嚷嚷着,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两天一直断断续续在总督府旁边打枪,也没把这些人吓跑,那些拿枪的人一点都不可怕,也不来码头这边抢东西,就是围着总督府,不让里边的人出来,时不时的响几枪,还都是朝天上放的。这些做小买卖的本地人,基本上都是属于家无隔夜粮那种。

南洋的这些当地土著本来就不喜欢存粮食,种地太辛苦,就算是勉强种一点红薯,也是简单的刨一个坑把种子丢进去,再把土盖上就完了,刀耕火种,天种天收,够吃就得,像华人那样,肯吃辛苦下大力气种水稻的人很少,加上天气的原因,粮食很容易发霉变质。

这边的人几百年来一直就是这样生活,饿了就从树上摘点香蕉之类的果子,或者下河出海打一点鱼,反正饿不着就是了,本地人也没有存钱的习惯,自然环境的丰美富足,往往不会让他们变得富有,反而养成了这些人好逸恶劳的恶习,这种习惯了不劳而获的人一旦遇到天灾**,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蛊惑煽动,很容易就会铤而走险,进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与这些本地人截然相反的,是勤劳节俭的华裔,不管手里有多少钱多少粮,中国人永远都会想着,必须留出足够多的储备,丰年备荒有备无,闲了置忙了用吗,千百年来无数惨痛的记忆,已经深深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粮食坏了当然不好,总要好过闹饥荒的时候没粮吃,银子放在地窖里边总坏不了吧?

作者有话说

第151章 阴差阳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贵妃娘娘千千岁

岁岁平安

春夜渡佛

春盼莺来

鬼怪游乐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