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重生东北1910 > 第58章 初生牛犊

第58章 初生牛犊

到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吃过早饭,卓立仁先带着谭小春侯波去了与酒店只隔着一条马路的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把一百万大洋存进去,办了一个VIP户头,就连银行的经理保罗?麦克米兰先生都亲自出面接待卓立仁,他还真没见过有哪一个中国人像这样来存钱的,这可不是十万二十万,是整整一百万呐!虽然这个年青的中国百万富翁已经明确表示说很快就要把这笔钱投入到上海的股票交易所去,对于花旗银行来说这样的大客户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的。

卓立仁把这么大的一笔钱存到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是有目地的,他下一步计划要去美国上大学,如果有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帮助他背书,他在美国的事情就会比较方便,对于美国人来说除了钱什么都是假的。而且一旦这个银行经理发现卓立仁通过买卖股票这种在美国人眼里完全正当合法的手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自己的财富暴增到一个让人惊奇的程度,你想想他会怎么做?他会把你当成一棵摇钱树,死死抱住你绝对不会轻易撒手的。到了那个时候卓立仁再请他帮忙做些事情也比较容易了。

从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出来,卓立仁和谭小春侯波又来到了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用剩下的四十万大洋开了一个户头,也是VIP,他们被银行经理让进了一间贵宾室里,坐在沙发上舒服的喝茶吃点心,有两个银行职员跑前跑后的就把所有的手续都办利索了。

在两家银行分别开户,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风险,再就是卓立仁为了办完在股票交易所的事情之后,把得到的巨额资金分散成几个不同的渠道,用最快的速度转到国外而采取的办法,因为他在上一辈子里面的那个党校老师可是告诉他们了,说这一次上海股灾之后,满清朝廷为了减少损失,上天入地的搜查从股市里流出来的资金走向,有一些侥幸在这一次上海股灾里面没有损失的人却被满清朝廷以违法交易的罪名把钱给罚没了,还没地方说理去。

开完户从银行出来,卓立仁就直接来到了上海股票交易所,交易大厅里面人头攒动嘈杂不堪,已经挤满了人,有的在抬头看着墙上挂着的黑板上用白粉笔写的各种股票价格和成交数量,还有的在交头接耳互相交流各自的股票信息和分析预测,诺大的大厅充满了嗡嗡嗡的声音,真不知道这些人天天待在这里怎么能忍受?

卓立仁和谭小春侯波挤开人群,来到了最里边的一个小房间,考夫曼先生和夫人已经在里边了,看见卓立仁来了,他们的脸上露出来开心的表情,站起身来迎接卓立仁:“亲爱的朋友,你来了!”他透过这个小房间的一个窗户对外面一摆手,很快就有一个穿着红马甲的小伙子从外面跑了进来,很恭敬的给考夫曼先生鞠了一个躬,考夫曼用英语问他今天的股票交易报表出来没有,小伙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几张画满了图案表格的纸交给考夫曼先生,考夫曼给了他一块钱的小费把他打发走了,回身把这几张纸又递给卓立仁:“这是今天的交易报表,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有哪几个股票是比较好的”。

卓立仁坐到沙发上开始仔细的看这个报表,他看见上面第一行赫然就是他要买的股票,这是一家名叫兰格志(Langkate)的公司的橡胶股票,从今天开盘的324两1股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涨到了376两,涨幅惊人。卓立仁又查看了这家公司的股票的整个交易信息,这支股票从去年年底上市的100两一股,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就已经涨到了现在的376两,如果不了解这家公司的真实底细,谁能受得了这么短时间3倍多近4倍的诱惑啊?这还是在这家公司的老板没有火力全开进行宣传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卓立仁很清楚这支股票很快就会在这个兰格志公司的恶意炒作下,在整个3月里以惊人的速度连续快速上涨,到了3月29日那天竟然达到惊人的最高点—1675两。今天是2月24号,那个兰格志公司的老板乔治?麦边(George McBain)马上就要开始他的第二波炒作了,他会通过报纸广告大肆宣传他在整个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有多么巨大,还种了几十万棵橡胶树等等这些虚假信息,让听到的人都以为他的实力雄厚,对他公司的股票极其相信,把这支股票越炒越高。

为什么这种橡胶股票如此受欢迎和追捧呢?原因是从1900年开始美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作为汽车轮胎主要原料的橡胶需求急剧增加,而且严重的供不应求,一磅橡胶的开采成本只有1.6先令(英国货币),市场销售价格却能达到12先令,利润率已经达到了750%,绝对可以说是暴利,整个市场上国际资本投资的东南亚橡胶公司,大约有1/3在上海发行股票。仅1910年6月一个月间就有30家橡胶公司在上海挂牌募资,在一个月之内募集的资金量更是高达1350万两白银。

那些熟悉中国市场的洋行大班们,纷纷投身这场圈钱运动。汇丰银行、怡和洋行等著名公司中,都有高管不惜辞去高薪职位,开设自己的橡胶公司。在资本开始不断加速的情况下,橡胶公司的“生产线”也开始加速,少数掌握资源的辛迪加公司,在马来亚大量圈地,甚至连橡胶树苗都还没种下去,就将这些还仅仅存在于纸面上的“橡胶园”分割转卖给上海的新公司,收取现金,或者收取新公司提供的股票。

此时的上海俨然成为全球橡胶资本市场的一大中心。在各路资本蜂拥而入的同时,其背后也难免泥沙俱下,股票价格已经一涨再涨,风险也就一步步不断累积。

一个名叫麦边(George McBain)的英国人,开设了一家名为兰格志的橡胶公司,迅速地成为上海股市的领头羊。麦边是个成功的策划高手,他在上海的中英文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以及“有偿报道”,宣传橡胶产业的光辉前景,其中有关兰格志公司的经营状况,则充满了虚构的数据和承诺。

麦边随后协同外资银行联手做庄,先是从银行悄悄地贷款出来,为股东们每3个月发一次红利,每股派红高达12.5两,这相当于票面价值的12.5%。随后,这几家银行又宣布可以接受兰格志公司股票进行抵押贷款,营造出兰格志股票“抗风险能力强”的表象,共同炒作。

蓝格志股票面值仅100两,却迅速被拉抬过了1000两大关:

3月2日 ——1080两;

3月18日——1300两;

3月21日——1600两;

3月29日——1675两……

在上海的股市画出了一道雄起的陡峭阳线,高耸入云,全球瞩目,引领大盘齐齐飙升,还连续两次增发股票,从开始的五千股一直增发到后来的两万股。而真实的情况却是:这家公司竟然连一棵橡胶树苗都没有种。

等到了1910年的6月,美国政府突然开始金融紧缩政策,并且宣布控制汽车产量,橡胶需求急剧下降,橡胶股票也就随之一落千丈,大量的中小股民都被套牢,资金损失惨重,当然这都是后话。

卓立仁告诉考夫曼用全部资金收购兰格志公司的股票,这还不算,还要求他收购了股票之后马上再用这些股票去上海的那几家外国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然后再去购买这个股票,就这样反复进行操作,反正就是用一切办法尽可能多买这支股票,到了3月29号那天就全部抛出套现,然后再购买Kota Bahroe橡胶置业有限公司(Kota Bahroe Rubber Estates Ltd)的股票,有多少买多少,如果还有富裕资金就购买其他新上市的橡胶股票,到了5月底就全部卖出。

考夫曼看着卓立仁是目瞪口呆,他完全不明白卓立仁是要干什么,就算是以他那么专业的股票知识也没办法理解这种做法。卓立仁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开始好言好语的安慰他,告诉他说自己知道在干什么,也完全有把握不会被套牢或者掉坑里。考夫曼和夫人都有点将信将疑还没办法和卓立仁争辩,因为从他们俩知道这个事一直到现在,卓立仁说的话都是真的,这就让人不得不相信了,再加上买股票的钱可都是卓立仁出的,他没道理也没可能拿着自己的钱去糟蹋。

考夫曼不知道的是卓立仁还真的知道这一段时间的股票行情,在他上一辈子里面,那个党校老师按卓立仁的理解其实就是想卖弄一下自己的能耐,他在课堂上给这些学生们做了一个操盘范例,意思是如果是他在那场股灾里面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他的结论是先用全部资金买进兰格志公司的股票,到了3月29号在最高点全部抛出套现,再购买另外一个Kota Bahroe橡胶置业有限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到股市崩盘前的5月底再全部抛出套现。这样的操作按照他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实现三十倍左右的净利润。对于卓立仁而言,他可没敢指望着那么高的利润,能有个十倍以上的净利润他就已经乐得找不着北了。不过既然人家老师就是那么设计的,他当然就得按照这个来操作了。

疑虑重重的考夫曼还是按照卓立仁的要求,把全部资金都买进了兰格志公司的股票,卓立仁带来的资金一共是140万大洋,大概可以兑换到87万两银子。要说他们的运气也是真好,正好赶上兰格志公司的老板麦边进行股票增发,再加上一部分中国股民觉得这个兰格志公司的股票已经疯涨到现在这种价格,再往上涨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就开始抛售手里的股票,两方面的原因加一起,这个股票的价格还略微有点下降,从上午的376两一股到了下午两点左右降到了355两一股,但是等到考夫曼代表着卓立仁一出手,这么大的一笔资金突然进入,而且把市面上的兰格志公司股票一扫而空,又把这只股票给拉起来一点,最后考夫曼是以 370两银子一股的平均价格买进了2350股兰格志公司的股票。

就在卓立仁让考夫曼大笔收购兰格志公司股票的同时,兰格志公司的老板麦边为了配合对自己股票的增发和宣传炒作,也开始大量买进自己的股票以拉高股价,很多人一看这个兰格志公司的股票竟然又开始疯涨了,中国人的心理就是追涨杀跌越涨越买,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了疯狂购买兰格志公司股票的行列,到了晚上收盘时,兰格志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直线上涨到了422两一股,很多上午抛售这支股票的人不由得顿足捶胸大呼失策,那些跟着涨价买进的人则是欣喜若狂。

作者有话说

第58章 初生牛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贵妃娘娘千千岁

岁岁平安

春夜渡佛

春盼莺来

鬼怪游乐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