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对照组[六零] > 第17章 第 17 章

第17章 第 17 章

魏澜载着小鱼和亮子一路来到合水村,这个村子旁边有两条大小河流汇聚,两溪汇合,所以命名为合水村。

因为刚好临近两条河流,这里水资源丰富,无论是地下水还是灌溉用水都很充足,再加上土地肥沃,庄稼长得尤其好。

每年汛期还会有不少的淡水鱼收获,很大程度上补充了乡亲们的餐桌食物。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不缺粮食的地方。

而且据她的印象,这里的乡亲热情好客,性情直爽,如果这么一看,那么以魏澜的眼光来看,这里绝对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好地方。

到了之后,她发现,她应该是和很多人都想到一块去了,今年村子里来了很多知青,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是村里的房屋明显是不够住了。

另外就是知青们的工作分配也有一些争议和问题,这两件事,和孙大爷都产生了一定的关系。

首先房屋,虽然说合水村的乡亲们能够吃饱肚子,并且邻里相处较为和谐,但是他们现在的生产生活依然处于自给自足的阶段,交完公粮,剩下的粮食够吃,

可是没有生产什么多余的经济作物或者什么手工业产品可以去换成钱,然后买花衣裳啊,买三转一响啊,顺便盖个新房子。

所以问题就产生了,原本为了迎接这批知识青年,村里的干部们商议过后腾出了大队原本开会和议事的场所,总共两间大屋,男知青一间,女知青一间,刚好算是够住。

但是现在人来多了这两件屋子刚好只够男知青挤一挤的,剩下的六个女知青就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了。

然后村里的乡亲建言献策,村里的干部开会讨论,知青们也踊跃发言,然后提出来了一个解决办法,让这些女知青们住到乡亲们家里去。

可是怎么住呢?乡亲们和知青们又产生了分歧,乡亲们的意思是哪家能腾出一个人的地方,就把女知青安排到哪家一个。

可是知青们不乐意了,他们刚刚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第一时间当然是想抱团,免得有什么麻烦,或者是单纯出于远在异乡为异客的情感。

总之,知青们很坚定,要么住一起,要么就不住,然后有人就说了,那看谁家人口少,谁家有空出来的一间屋子,腾出来给女知青们住。

这是村头一家八口挤在两间小屋的李二柱就说话了:“孙老头家,孙老头没媳妇没孩子,只有一个不知道那报来的小孙子。”

虽然话很难听也很糙,但是确实是事实,村干部们和乡亲们,男知青们和女知青们一同看向孙大爷爷孙俩。

眼光或是不确定,或是窃喜,或是隐隐看热闹,总之孙大爷爷孙俩就被这么架到了这里,孙大爷私心里当然不想答应,但是这件事又不是他不点头就算了的。

当晚村干部就轮流来当说客了,从促进本村的和谐生活说到国家的方针政策,让孙大爷这个爱说爱笑的汉子沉默了。

他们家房子的确是不小,总共三间大瓦房,一间是平时吃饭做饭的地方,另一间是爷孙俩睡觉的地方,还有一间是孙大爷平时做手工活,木匠活的地方。

现在村里的意思是把这间做木匠活的地方给腾出来,给那些知青们住。

孙大爷无奈答应了,但是他提出来还是叫男知青过来住更好,毕竟他们爷孙俩老小也都是男的,这来一帮女孩,到底是不大方便。

可是那边知青们说,男知青可就得来八个,因为那边也是一个屋住八个,这下村里不大乐意了,这多出来一个人,就要多费些砖头啊。

因为孙大爷家这间屋子是做木匠活用的,所以没有床也没有炕,村里说从公中账上支出一笔钱来给孙大爷家起个炕。

但是多俩人可就要多费砖头,多掏钱了。

而且那六个女知青看过孙大爷家的状况后,也更愿意住在孙大爷家,原因无它,更干净,更敞亮。

孙大爷爷孙一老一小都是勤快人,每天都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整理的干干净净,因为木匠屋里是爷爷做工的器具,所以亮子平时很上心,屋子保存很完好,没有什么破损。

而且爷孙俩还养了很多鸡鸭,种了半个园子的蔬菜瓜果,整个院子一看就让人心头敞亮,心生向往。

所以,在这些各种原因的加持下,最终那六个女知青在孙大爷家里住下了。

然而她们住下没多久,事情就一件一件的来了。

先是有位女知青,上工没几回就累病了,这些城里来的男孩女孩,头一回干庄稼活难免不适应,但是这位女知青怎么都起不来了。

后来镇里来了个干部,先来探望了这位女知青,还大包小包的,带了一位医生,看过之后就跟村支书交谈了一番,交谈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都不得而知,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这庄稼活这位女同志干不了,给换个轻省点的。

然后村支书也不敢给乱安排,先去问这位女知青想干什么,哦不,应该说是能干什么,这位女知青名叫叶芝芝,虽然卧病在床,但是思路清晰,逻辑清楚,气色也很红润,她委婉又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你看,村小学当老师,行不?

村支书回:哎,这有点难办呐。

他倒也真没骗人,村小学的确不好塞老师进去,因为这个小学并不是他们村的小学,这附近几个村和军队家属院共同拥有的一所小学。

这个小学里不仅有他们村的孩子,还有别的村的孩子,另外就是还有家属院的孩子,而老师的来源,当然是正经师专学校毕业的学生和有一定文化水平能够胜任教师工作的军队家属担任。

历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家军队家属都排队等着,择优录取呢,他们当然不能说想塞人就塞人了。

叶芝芝很失望,但是知道没有什么挽回余地,也是她当初不听父母的话,非要跟着程远下乡,现在好了,父母鞭长莫及,李叔叔也照顾不到她。

但是村支书讲话还是很客气的,所以她就继续开口了:“哪有什么不用每天下地干活的,不用一天到晚工作的事情呢?”

这下村支书脱口而出:“那就是喂牛喂猪了。”

叶芝芝听了眉头直拧,村支书却乐呵呵:“这照顾畜生可不算累活,村子里谁要是得了这个差事高兴还来不及呢。”

叶芝芝问他什么意思,村支书继续道:“只要按着时间按着量给食,然后清理清理圈窝,偶尔再给冲冲洗洗,天冷了天热了多注意,没啥大事,这不比一天到晚的上工轻快多了。”

叶芝芝听了之后将信将疑,决定自己去考察一下,然后她觉得养猪太费事了,又要给它们把猪食调配好,又要每天清理猪圈,还要每天观察猪的状态,免得生病,不然过年的猪肉可就没了,这可是要遭全村人的白眼的。

养牛相较来说就好多了,牛的生活习性比较规律,吃的东西也比较单一,而且看起来比猪干净多了,关键是牛只需要养一头,猪却有一二三四五…只。

所以叶芝芝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她要去养牛,而且,更令她开心的事,牛棚就在她住的屋子后头,这样她都不用怎么来回跑,平时喂喂牛,剩下的时间就可以休息了。

她开心了,亮子可就不开心了,这只牛原本是孙大爷养的,另外他还养了村里的一只拉车的骡子,这样他每天上小半天工就行了。

这也是当初村里大队讨论过的,算是对孙大爷这个孤寡老人的照顾,后来他养了亮子,也没人搭把手,一老一小更是显得可怜,所以一直就这样安排了下去。

但是孙大爷的确是个能干的人,短短几年,不仅整理好了精神,也提高了自身的生产力,不仅把各个牲畜养的很好,还家里家外一把抓,把亮子照料的也很是不错。

另外因为他的手艺和为人,这些年也攒下了些钱,所以眼见是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爷俩不缺吃喝,每天也很乐呵。

现在叶芝芝抢走了孙大爷的这份工作,那孙大爷就要每天上一整天的工了,不然他们爷孙俩人就没有口粮,虽然他兜里有些钱,但是没有粮票,一样要依靠挣工分分粮食。

所以孙大爷现在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上工,天擦黑才能回来,亮子看爷爷很是辛苦,每天都要去给他帮忙,除草也好,浇水也好,小小的身子忙个不停。

他并不觉得累,可是他觉得爷爷累了,亮子的感觉没错,孙大爷的确是感觉有些吃不消。

他有几年没有这样强度的工作过了,而且他当初伤心酗酒,身体多少落下了些病痛,这样突然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到晚在田间地头忙个不停,明显感觉有些撑不住。

他原本上小半天工,喂喂牲畜,偶尔再做点手艺活,也是刚好能撑住,还能找点时间休息,现在全要跟着大队人的进度来,人家不叫停他也不能停。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 17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岁岁平安

贵妃娘娘千千岁

鬼怪游乐场[无限]

春夜渡佛

港夜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