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被渣后调教年代文大佬(八零) > 第7章 第7章

第7章 第7章

沈芷再见到周淇是三个月后。

彼时,沈芷已经来到北京,在清溪大学军训半个月了。

一天,她因为生理期来了,跟教官请了假,在宿舍里一个人躺着,忽然听到楼下有吵吵嚷嚷的声音。

正是下午四点左右的时间,校园里能有什么人吵闹呢。

沈芷下了床,趿拉着拖鞋走近窗口从四楼往下看。

她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外套的男生,正拉着一个大箱子急匆匆往前走,后面两个保安紧跟着,冲他大声说:“同学,像你这种情况,必须等我们跟校务处进行汇报再给你答复,你回去等通知吧。”

那男生回头不耐烦地说:“你们去说,跟我自己去说有什么区别?我不想在招待所等你们的电话,我只是来晚了,并不是来错了,有什么情况我自己当面说不行么?”

男生回头的一瞬间,沈芷清清楚楚认出他正是周淇。

她大喊了一声“周淇”,鞋子也来不及换,就匆忙往楼下跑。

高考出成绩后,沈芷被清溪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后来,她从姚老师处知道周淇擦线考上了清溪大学历史系。

但9月1日报道的时候,沈芷却没见到周淇。

她跑到历史系的新生接待点去问,人家说全系82届新生78人,只有一个人没来报道,那就是周淇。

也就是说,他考上了,却没来上学。

这消息瞬间在清溪大学新生里传遍了。

“这要么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儿,要么是个玩世不恭的爷。不是心太大误了报道的时间,就是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对清溪大学不屑一顾。”

“清溪大学已经是全国排名第一的学府了,他还有什么不屑一顾的?”

“那可不好说,天下狂人多了,谁知道他怎么想的。”

新生之间议论纷纷,为了树立一个好的风气,学校教务处不得已在行政楼下贴了一个通知:

通知

按照国家关于高校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为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有不按时报道且未能及时说明情况的82级新生,一律按自动退学处理。

请大家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和谐向上清溪。

清溪大学教务处

1982年9月5日

大红清晰的印章盖在落款上,学校这回是认真了。

这个通知一出,那就意味着,你周淇既然不来报道,也不说明情况,就别怪学校依规办事了。

可没想到,通知贴出来的第十一天,周淇自己拉着个大箱子来了。

沈芷跑下楼,一把拉住他:“周淇,你怎么不按时来报道,人影儿也找不着?我让爸爸帮忙去你住的地方找,他说你家里一连几天都锁着门。你到底去哪儿了?”

周淇看到沈芷,本来有些愤怒的神情瞬间温和了下来。

他眼睛有点湿润:“我家里有点事儿,回老家了一趟。”

老家?从没听说周淇有老家,祁老师说过周淇只有姑姑一个亲人,一直在东站街道住着。

还没等沈芷继续问,两个保安已经顺手拉走了周淇的箱子:“走,走,同学,你跟我们去保卫处等吧,回头会有教务老师来保卫处跟你了解情况。”

沈芷朝周淇点了点头:“保卫处的师傅说得对,走,我跟你一起去等。相信教务处马上会有人来的。”

有沈芷在身边,周淇不好再跟保卫处的人吵闹,只能拉了箱子又回到校门口。

过了二十分钟,教务处的两个老师来了。

一男一女,男的四十二三岁,女的三十六七岁。

保卫处的陈师傅赶紧倒了水放在茶几上,转身跟周淇说:“这是学校教务处的梁处长和姜科长,专门负责新生入学事项的,你有什么情况,好好跟他们反映。”

梁处长满面笑容,一开口浓浓的江浙口音:“周淇是吧?校党委对你的情况研究过,无故不按时到校报道,肯定是不行的,而且你也没有及时向学校说明任何情况。但今天既然你来了,老师们还是想听听你自己的陈述。”

语调虽然和气,说的话却是不容拒绝的。

周淇跟两位老师问了好,解释道:“8月27日,我仅有的一位亲人——我姑姑去世了。她整个夏天都过得很痛苦,临走前,交代我一定将她的骨灰安放在老家的祖坟。老家已经没有近亲了,为了能完成姑姑的心愿,我花费了很多时间跟村委会和乡里的民政部门协调。因为正在进行撤社改乡改革,村里乡里都说没有相关的规章依据,来回拉扯了十几天,事情才算办妥。”

说着,周淇拿出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和钦市嘉离县南柳乡出具的殡葬迁入证明。

证明的日期是1982年9月13日。

看来,周淇确实是因为至亲身故才耽误了来校报道。

梁处长很明事理:“我知道了。像你这种情况,学校是肯定会理解的。这样,我给你写个说明,你先去5号楼男生宿舍那里领取被褥,然后按照原来分给你的宿舍入住。我叫梁春庭,到时你把这个说明拿给宿舍管理员看就行。”

梁处长很快写好了一个说明,递给周淇:“至于校党委那边,我会去说明情况的,你先安心入学。现在正是军训时间,你抓紧准备一下,争取明天就跟着班里同学一起训练!”

周淇很激动,连声感谢,连沈芷也高兴得跟着鞠躬。

梁处长摆摆手:“不是什么大事,不要有心理负担。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学校反映,找我或姜也科长都可以,千万不要灰心。”

说完,他就跟姜科长走了。

沈芷帮着周淇去5号楼领取了被褥,办理了入住手续,忙活到五点多才弄完。

“哎,你饿不饿,我们先去吃饭吧?等吃完饭再继续收拾。”沈芷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

周淇也饿了。

可是,他没说的是,他身上只剩下三元钱,估计只够勉强吃一周饭。

看着周淇迟疑的样子,沈芷猜到了几分:“对了,我听说,好多人来了大学就开始勤工俭学,去商店帮忙和做家教什么的。我打算明天去学校公告栏看看,周淇,你有兴趣么?”

周淇正有这个打算,闷声回了一句:“那倒不错,能历练历练挺好。”

“那就说好了,明天军训就结束了,我们中午在校门口见,一起找找这方面的消息。”沈芷拉着他的胳膊:“现在赶快去吃饭吧,我都要饿晕啦!”

第二天,从中午找到傍晚,他们两个才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靠谱的消息。

校门口的报刊栏倒是贴着几个招家教的公告,但都太远了,有的甚至在十几公里之外,就算坐公交车也要四十几分钟,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把公告贴到这里来的。

“应该是觉得清溪大学的学生全国最优,宁可舍近求远,也要到这里来给孩子找个家教。”沈芷无奈地摇摇头。

正灰心,报刊栏角落里贴着的一个不起眼纸片引起了沈芷的注意。

纸片显然贴了有一些时期了,虽然报刊栏本身有遮挡,但风吹日晒,还是残破不少,字迹也有些褪色。

沈芷趴上前去,依稀看到几行字:“找碟片代理,盈利分成。有意者找鼓楼胡同2号王平。”

碟片两个字,瞬间打开了沈芷的记忆阀门。

沈芷依稀记得,在这本年代文里,周淇是靠做音像收获了第一桶金。

虽然没说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但周淇的商业起点,确实是音像行业。

难道,就跟这碟片有关?

沈芷撕下了那个纸片,不容置疑地说:“周淇,以后这个碟片代理,就是我们的活儿了。”

周淇早就看到了那个纸片,但他并没有兴趣。

沈芷竟然在一众帮工、家教消息里选了这么个活计,他有点不乐意:“这种往往是暗地里倒卖碟片的事情,大多还是盗版的,会不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再说,我们都是大学生,根本没有本钱,怎么去进第一批货?这个事情显然不适合我们……”

沈芷知道他肯定不认同,但她不愿错过这个搭上主线脉络的机会:“不去看看,你怎么知道不行呢?至于本钱,我来报道的时候,爸爸妈妈给了我三百元,应该够你进第一批货了。”

周淇赶紧回绝:“我哪儿能用你的钱,这要让你爸爸妈妈知道了,就有大麻烦了。”

周淇知道沈芷父母的身份,对于沈芷,他一直是既感激,又敬畏。

“我说给你了么?是借,懂不懂。什么叫借,就是需要还的。所以你要好好干,等挣了钱就还我。”沈芷说完自己就笑了,——怎么治周淇,她还是很擅长的。

显然,他们的担心多虑了。

等他们七拐八拐找到鼓楼胡同2号的音像门店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店门已经关了一半,一个衣着有点邋遢的男人正弯腰在货架上收拾着什么。

“你好,请问是你在清溪大学报刊栏贴的公告么,我们是清溪大学的学生。”周淇大声问道。

那人起身回头,上下打量了周淇、沈芷二人几遍:“怎么,你们两个想做这个事么?你们不行,一看就不行。回去吧,好好学习,我想找的是个能来事儿的。你俩太文气了。”

沈芷有点不服气:“你话都没跟我们说一句,怎么就知道我们不行?你叫王平吧,王字为君,霸气在外聚势成形,平字主和,宽容仁慈与物为春。现在你第一次见我们就妄下结论,既没有做成大事的清醒,也没有相信别人的容和,你哪来的王,哪来的平呢?”

王平看沈芷细细瘦瘦的样子,嘴巴倒是不饶人,虽然他没有听懂全部内容,也知道是揶揄他的话。

“嗨,我真服了,你们文化人骂人真是不吐脏字。”

看一时打发不走二人,王平只能据实以告:“两位名校才子才女,说实话,这不是你们两个能干的活儿。我这儿的碟片都是正版,有欧洲最新的演唱会,有香港今年刚上映的电影,还有日本、韩国、法国的电影……一句话,只要市场喜欢的,没有我这儿没有的。只是我没有市场渠道,需要有人在全市的录像厅挨家推销……平心而论,就凭二位这文绉绉、瘦巴巴的样子,你们去了录像厅能耍得开么?”

王平的忧虑不无道理。

八十年代初,北京大街小巷都是录像厅,这里不仅能看到最新最好的影像,还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场所。

录像厅往往和台球厅、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在同一场所,背后的老板大多黑白通吃,不然根本控不住场子。

去这些地方推销光碟,无异于去一大批无业、待业青年聚集的地方谈生意。

老板买不买账还另说,以沈芷的姿色,能安全进出都是问题。

周淇也想到了这一层,忍不住说:“要不算了吧?录像厅你是绝对不能去的,那地方人太杂了。”

沈芷知道,这次算了,可能跟书中的主线就擦肩而过了,周淇想成为大佬也多了一分不确定。

“我能去,怎么不能。堂堂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录像厅还能把我吃了不成。”

王平看二人坚持,再加上等了五六天,几乎没有其他人上门自荐,也松了口:“我先说好了啊,如果你们要干的话,每卖出一张碟片,盈利对半分。可以给你们一个星期时间试试,如果你们一张都卖不出去,那别怪我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

这话说的在理,如果真的卖不出去,人家王平也没有义务付劳务费,又不是招两个纯摆烂的人。

沈芷二人痛快答应了。

“那我们怎么提货?提货的价格又是多少?”周淇问。

“自己人,你俩每人交五十元押金,就可以领一百张。这些碟片每张成本价在六毛到八毛不等,我有一个要求,每张必须卖到一元以上。”王平把一大箱碟片搬到桌子上,拍了拍:“这是存货的一部分,你们挑,挑够一百来张,就可以去全市的录像厅推销了。”

“你这规定的卖出价太高了吧?”虽然盈利五五分成,也不需要进货,少了备货成本,但沈芷依然感到不好干。

“高?对,相对市面上来说,是有点高,但你知道,这些碟片怎么来的吗?”王平有点不高兴。

“怎么来的?”

“说了你们不信,是我冒着蹲大牢的风险从香港搞来的。”

周淇明白了,原来,王平是个八十年代初货真价实的倒爷。

北上蒙古俄罗斯,南下广州香港,寻找一切不容易找到的紧俏商品,开拓一条无人尝试的买卖渠道,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

沈芷一阵暗喜,倒爷可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终于摸到主线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贵妃娘娘千千岁

岁岁平安

陨落的大师兄

春盼莺来

春夜渡佛